门窗十大品牌|【五邑文脉】江门长堤:晚渡盛景虽不再 水榭楼台自风流

2024-03-26浏览: 常见问题

  在广府区域,提起“长堤”,人们大都联想到广州珠江河畔的长堤。但在江门,也有一处“长堤”。江门长堤,地处蓬江河北岸,指的是蓬江大桥下堤东路至成功大桥下堤中路这段缺乏1公里的沿江马路。

  此地现存修建大多缺乏百年,但传世业绩可溯至明朝。这儿曾是“古冈八景”之一“江门晚渡”地点,也是明代大儒“白沙先生”陈献章垂钓讲学之处。民国时期,这儿模仿广州城建风格打造沿江马楼骑楼群,富贵时人称“小广州”;20世纪大部分时刻,这儿是西江航运纽带,“花尾渡”通往广州等地。现在,这儿不复当日千帆聚集的盛况,但“向晚绿杨归渡暝”的闲适却让人神往。

  近年来,江门活跃推进长堤创立省级前史背景和文化街区,并于本年1月通过了省级前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划定专家评定。信任在不久的将来,“遥看烟际楼台迥”的长堤相貌街,将呈现不一样的风情。

  “杜若洲边蹙锦纹,潮生潮落过江门。”明朝诗人许炯所写的“江门”,就在现在的长堤一带。

  据史料记载,元末明初时,新会县民众在蓬江河北岸蓬莱山西坡上拓荒墟场,称作“江门墟”。后来跟着蓬江河道南移,“江门墟”扩展岸边滩地。从明朝成化年间起,蓬江北岸成了“日日来鱼虾”“商船夺港归”的热烈墟集。至明朝万历年间,这儿店肆密布,街市昌盛。每逢傍晚向晚,远灯明灭时,江上千帆聚集,风光动听,时人称为“江门晚渡”。因其时江门属新会统辖,“江门晚渡”成为新会“古冈八景”之一。

  “世上自有郭璞眼,江门水作龙门看”,本籍新会的一代大儒“白沙先生”陈献章对当日的“江门墟”情有独钟。明朝成化十九年(1483年),陈献章回乡侍母。据《江门市志》及江门闻名书法家黄兆纪所著《钓台史话》记载,“江门墟”邻近有大石卧于江边、落潮时显露水面,形如探水石龟。陈献章以此石为基,建立伸出蓬江的半月形高台,并在岸边建书院,每日与学生及老友谈经论道,闲时垂钓为乐。

  清朝乾隆初年,白沙先生后人修葺钓台,并筑起一座三进式院子,修建庄重庞大,人称“江门风月”,成为乾隆年间新会八大名胜之一。随后,钓台及院子几经废毁重修,只剩院子后座。1979年,江门市政府拨款重修院子后座,命名为“钓台故址”。这儿摆放了陈白沙画像和名士赠送的匾额“岭南一人”“岭学儒宗”“先生有钓台”等,还收藏着陈献章弟子后人所赠的楹联等文物。

  钓台故址就坐落现在的长堤钓台路口,现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,也是长堤上最陈旧的前史遗址。

  19世纪末20世纪初,江门开常关、辟口岸、通铁路,渐成西江商贸航运重镇,并一度成为省辖市。蓬江北岸百业树立,富贵中满是凌乱。1926年,时任江门市市长叶显以为蓬江北岸店肆凌乱,且没有马路,这样的布局和形象阻止了江门的开展。因此在1927年决议修建长堤。

  江门市档案馆材料记载,1910年代起广州推广城市市政建造,建造大片凹凸一致、装修风格邻近、异域颜色稠密且规整有用的骑楼修建街区,城市相貌为之一新。这带动了江门在内的周边城市大修骑楼。江门长堤,就是依据广州1912年公布的骑楼修建技能法规《撤销修建规章和施行细则》,在建造沿江马路一起修建骑楼。

  20世纪30年代,长堤一带骑楼逐步完结建造。此间骑楼由两层以上的修建组合、成排连片,布局方面“下铺上居”“前店后仓”,骑楼走廊内部空间四通八达,外立面用西式廊柱、阳台、门窗、拱顶,及中式窗花、燕巢、山墙等装点,恍如广州长堤之“重影”。其中最典型的修建当属现在成功大桥下的中华酒店。

  依据《江门老街》一书描绘,中华酒店呈现规范的骑楼款式,柱式的视觉规划学习了罗马叠柱式风格,柱梁的衔接部位规划了中式雀替,窗户选用平开窗的满洲窗规划,阳台外立面上分三部分运用行楷字体别离书写酒店称号和广告语,中西修建装修风格融为一体、非常调和。据悉,中华酒店当年由108个股东集资7万多块大洋(约合人民币2000万元)修建,贵重的造价和精巧的规划使之成为江门骑楼的佼佼者。

  3月8日,记者造访长堤时,只见蓬江河上一艘货船剪水逆行,载着货品往礼乐、新会方向慢慢驶去。坐在一旁垂钓的市民林先生说:“当年这儿船多着呢,岸边排得鳞次栉比,哪像现在一小时都过不了一艘船。”

  自有“江门墟”以来,蓬江北岸一带就是西江航运纽带。江门民间前史研究者何耀权说,明代“江门晚渡”千帆竞发,清代阅历时间短“迁界禁海”后又设正税口,使江门成为广东商业名镇。清末民初拓荒通商口岸后,江门的内河航运逐步走向顶峰。

  “行分南北枕江开,海外商船逐队来”。20世纪上半叶,长堤商旅聚集。周边礼乐、滘头的农产品,中山坦洲和茂名水东的粮油杂货,广佛等地的日用品,乃至港澳的洋货,都会聚于长堤进行买卖。现在,长堤修建外立面还残藏着“万就行”“允元”“嘉誉堂”等旧日商铺的名号,以及“海味”“白米”“粮油杂货”“道地药材”“燕窝陈皮”等广告字样。虽已斑斓,但从中仍可感触旧日富贵。

  除货运外,江门水上客运也鼎盛一时。何耀权介绍,民国时期,长堤一带码头、埗头很多,每日都停靠着发往广州、肇庆、梧州、石岐、斗门等西江沿岸乡镇的渡船、火轮。其时,西江客运运用的渡船又称“花尾渡”,是一种无动力驳船,需以火轮拖行。

  直到1970年代,市民从江门前往广州,大都要来长堤乘坐“花尾渡”。林先生说,他听父亲提过,“花尾渡”停靠在现在长堤青年广场外的5号码头上。钓台故址旁有个船员沙龙,其时客人买船票、商人办货运,都是在船员沙龙里找航运公司处理。船员们白日在船员沙龙里歇息,晚上6时到8时开船动身。坐船的,送船的都在码头邻近的长堤沿岸等着。其时长堤卖粥、炒河粉、炒蚬、炒螺等摊档沿岸遍及,市民可坐在摊档铺排的长凳上一边吃着热火朝天的蚬粥、一边等船。“上船后在船上睡一晚,第二天白日就到了广州。”

  但是跟着“花尾渡”在20世纪70至80年代屡出事端、死伤沉重,这种船逐步退出前史舞台。加上九江大桥等通车后,江门至广州有了陆路通道。江门长堤的“晚渡”景色再也没呈现过。

备案号: 粤ICP备16008741号
备案号: 粤ICP备16008741号 技术支持:网站地图